前言
1955年春天,北京城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南海里还在紧锣密鼓地商议军衔评定的事情。周总理在审查授衔名单时,视线终于落在了那三个字上——“傅作义”。
这个名单上,傅作义本来被安排授予上将军衔,周总理把这个消息告诉毛主席,没想到毛主席却说:这事不行。
紧接着,周总理亲自跑去傅作义的住处,给他“说明”了个缘由。那么,毛主席到底为什么不让傅作义当上将呢?
北平解放功臣,为何缺席上将名单?
到了1955年9月,新中国第一次为那些在革命中立过大功的人颁发了军衔,可大家都留意到一个事儿:在北平和平解放的那位核心人物傅作义,居然没出现在授衔的人选里。
更让人捉摸不透的是,傅作义的老部下董其武、陈明仁等起义的将军们都摘得了上将的称号,可偏偏他们的老领导傅作义,竟然和军衔没关系,搞得不少人是猜不透,也有不少议论纷纷。
实际上,最开始的授衔名单里确实把傅作义也列进去了,还打算给他授予上将的军衔,可是一看到这份名单后,毛主席却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接着,周恩来总理亲自跑到傅作义家里,把情况给他说了。周总理跟傅作义坦率地说,授予他上将这个军衔不太合适,因为对傅作义来说,这并不是一种荣耀,而更像是一种委屈。
之所以觉得有些委屈,是因为傅作义的贡献确实相当大。1895年,他出生在山西荣河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受到“整军经武、救亡图存”的思想影响,也因此走上了从军的道路。
抗日大战期间,傅作义表现出了浓浓的民族魂,他曾经喊出“宁愿作战死鬼,也不做亡国奴”的口号,还要求部队点名的时候,要激情高呼“不怕牺牲,为民族复仇”的誓言。
在1936年,他不管蒋介石、阎锡山那些“别轻易开战”的阻拦,坚决提出“守土有责,绝不能袖手旁观”的主张,果断展开了震慑中外的绥远抗战。他亲自指挥部队,一举夺回了被日伪军占领的红格尔图、百灵庙等北疆的重要战略据点。
毛主席得知绥远抗战取得胜利之后,特意给傅作义写了一封亲笔信,赞扬他是“守卫边疆、抗日救国的爱国将领”。这封信充分展现了共产党对傅作义在抗日战争中所付出努力的高度认可和敬意。
实际说来,傅作义在解放战争快结束时,扮演了个挺重要的角色。那会儿,他身为华北“剿总”的司令,手下指挥着五十多万大军,成为国民党在华北地区最有实力的军事领袖之一。
要是傅作义当时坚持抵抗的话,北平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免不了得遭受一些战火的破坏,局势可能会变得更加惨烈。不过,他最后选择走和平的路线,这一决定可真不是简单的事情,得靠很大的勇气和聪明才智,才能做出这样的选择。
北平的和平解放,经历了不少坎坷和复杂的局势,而最大的一道坎儿,当然是蒋介石那边的阻力。辽沈战役刚结束,蒋介石就在南京政府召开的军事会议上,用封官许愿的招数,想要拉拢傅作义,让他南撤。这一招儿,真是下得挺狠的,也体现出了当时的局势有多微妙。
蒋介石打算安排傅作义担任东南军政长官,手底下的军队都得听他指挥。不过,傅作义其实心里明白,自己充其量也就是装得满满的信心罢了。在给蒋介石的回应里,他还挺有信念地说:“我对华北的形势没那么悲观,我相信还能找到扭转局势的办法,坚守华北就等于掌握全局,退守东南不过是偏安一隅罢了。”
傅作义这句话一时间让蒋介石松了口气,可没想到,接下来他竟然打电话给中共中央,谈起了和平合作的事儿。之后,蒋介石又派出了徐永昌、郑介民和蒋纬国去北平,试图劝傅作义南撤,可都被他一口回绝了。
在中共中央的积极推动再加上傅作义的配合下,到了1949年1月,傅作义带领部队发动起义,顺利地完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就这位有贡献的人物来说,毛主席为什么没有批准给他授予上将军衔呢?除了他在历史上的贡献之外,最关键的原因还是他的国民党身份。
上将军衔太委屈傅作义了
要说傅作义是在国民党期间就已经是上将了嘛,要是在新中国还只给他授个上将,那真算得上是“不升反降”啦。
他的老战友董其武、陈明仁啥的,在国民党军里可是中将的身份,升到上将,那无疑算是待遇提升了,算得上是职位上的进步吧。
傅作义那会儿的行政级别已经是“行政四级”了,享受副总理那档待遇;要是把他授予上将军衔,行政级别就降到五级,反倒会让他的待遇变低,真是挺尴尬的。
再说了,毛主席觉得傅作义的贡献远远超出一个上将军衔能反映的范围。他曾经讲过:“要是傅作义坚持死守北平城,咱们今天就不可能拥有这个北平了。”这样的大功劳,显然不是普通军衔能比的。
傅作义虽然没有拿到正式的军衔,但他在新中国的地位更是高到没话说,担任了水利部部长,这安排实际上就是毛主席对他的充分信赖和重视的证明。
傅作义对水利事业满腔热忱,从1950年到1972年,他担任水利部部长整整23年,成为新中国任职时间最长的高官之一。他一直专注于研究水文图纸,经常深入一线调查,从黄河下游一直到潼关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那会儿,周总理曾和傅作义聊过,说:“搞水利工程啊,可不想打仗那么简单,这活儿非常关键,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根本工程,不能有丝毫马虎。”傅作义听了,毫不犹豫地回了一句:“保证完成任务!”
一开始,傅作义担任水利部部长的时候,部里有些同志对他的工作不是特别支持。周总理得知这一情况后,亲自跑到水利部开会,直言不讳地说:“要是有人不配合傅作义部长的工作,中央就撤掉谁的职务。”这份支持真是挺给力的,不容小觑。
在1974年傅作义身体状况很差的时候,毛主席和周总理几次发出指示,强调医院一定要用尽全部办法救治他,但毕竟人终究是要走的。傅作义去世以后,周总理用“宜生同志千古”这句话,非常高地评价了他的终身贡献。在写“古”字最后一划的时候,总理特意把笔写得特别长,好像在表达那种悠长的叹息,感觉挺有意思的。
那张没有签发的上将授衔令,成了历史上最明智的决定,不是单纯看一个军衔的高低,而是真正体现了那个年代对一位功臣最贴切的理解和最高的敬意。
兴旺优配-实盘股票配资-配资炒股来-配资知名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